□殷國安
  曾經見過一則幽默漫畫,畫面上一條橫標寫著“熱烈歡迎上級暗訪組來我縣暗訪”。現在這樣的情況又在哈爾濱發生了。4日,哈爾濱西客站站前地區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微信公號推送了一則通知,內容是前來該市檢查相關工作的13人團隊照片,並附上編號,要求執法隊員一旦發現,第一時間向各中隊長彙報。對此,該局負責人告訴記者,信息系內部轉發,且真實性不能確認,正在追查網上被公開的原因。(1月5日中國日報網)
  上級進行創建文明城市驗收的暗訪,下麵早已知道了暗訪時間,連暗訪組的13名人員的照片也都掌握了,要求下麵的城管隊員對照片進行辨認,做好迎檢工作,這樣的暗訪還有意思嗎?
  其實,這樣的情況不僅發生在哈爾濱市。去年11月,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在河南安陽暗訪,但令人吃驚的是安陽鋼鐵集團早在10月底,就瞭解到了暗訪組的具體行程,並且知曉暗訪組所乘坐車輛的車牌號,甚至下發通知要求門崗發現暗訪組蹤跡,立即報告。和哈爾濱的情況簡直如出一轍。
  一些檢查評比達標活動公開進行,往往會導致下麵弄虛作假,例如在創衛、創文驗收中,通過遮羞、關門等辦法掩蓋問題,欺騙檢查組。正是面對這樣的困局,上級才採取了暗訪的形式,在被檢查單位沒有任何突擊準備的情況下檢查,以求查出真實情況。但當暗訪被下麵知道了具體的時間、路線、人員等信息時,這暗訪還有本來的意義嗎?
  於是人們會追問,誰泄露了暗訪組的行蹤?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作為被檢查的單位,一定會把瞭解暗訪組的行蹤作為重要“情報”,千方百計地打聽收集。而作為進行暗訪的上級組織,其行蹤被泄露,無非是兩種情況:或者本組織就有下麵單位收買的“內鬼”,他們故意把暗訪的行蹤透露給下麵了;另一種情況就是,上面由於保密工作做得不嚴,在不經意間被下麵打探到了。這兩種情況都發生過。
  要解決暗訪變成明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治本之法,一個城市是否文明,不由上級說了算,而由本地市民說了算,那就不僅不需要任何“訪”,連上級驗收也免了。另一個是治標之法,採取嚴格的保密措施,讓暗訪真的“暗”起來。
  這裡,我想推薦一下媒體介紹的北京市紀委暗訪落實“八項規定”的做法:為了避免提前走漏風聲,暗訪的內容最初只有紀委書記、分管副書記等少數人瞭解。暗訪分幾個小組,一個組往往3-4人,每個小組成員會提前一天知道需要暗訪。但具體的暗訪路線、單位,只有小組長才瞭解。
  對於暗訪的時間範圍,事先也不要通知。像全國創文驗收,大家早就知道是每3年一次的10月份之後進行,所以,當檢查組去年12月下旬到武漢檢查時,那些環境不好的小飯店都正巧封門進行改造。這或許也是“暗訪不暗”的又一個因素。
  (原標題:又見“熱烈歡迎上級暗訪組來我縣暗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l24hlwbm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