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兩會大家談】齊魯文化造就山東人獨特性格 二十四孝十人出山東

  王麗萍教授做客齊魯網《兩會大家談》

  劉德龍主席做客齊魯網《兩會大家談》節目

  主持人 周諾
  齊魯網濟南1月21日訊(記者 付瑩)昨晚,省政協常委、山東省社科聯副主席劉德龍與山東大學孔子學院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王麗萍教授做客齊魯網“兩會大家談”節目,兩位委員就“傳統文化的精髓與復興”與網民進行了探討和交流。
  優秀傳統文化分三部分 儒家文化是重要支柱
  齊魯網:傳統文化在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整個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每一個民族都因其有著獨特的文化特征有別於其他民族,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今年山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郭樹清在代表山東省政府做工作報告時指出,要著力提升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說傳統文化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體系。那麼中國傳統文化究竟包括了哪些內容?請兩位給我們分析一下。
  王麗萍:傳統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在中華大地上長久的時間生存和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反映本民族特色的、具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一些內容。從文化的角度來說,它大概是應該包括比如說人的行為、思想,還有一些制度等等這些內容。從山東來說,齊魯大地、孔孟之鄉,也是禮儀之邦,可以說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比如說文聖孔子,這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還是政治家、哲學家,他創立了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的支柱。再比如說還有兵聖孫吳,還有孟子、曾子、墨子等等,這些都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
  劉德龍:我認為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主要包括治國理政的思想文化,規範家族的倫理道德文化,還有熏陶千家萬戶的民俗文化和民間文化。應該說是按照它的功用來看,大體分為這樣三個部分。
  齊魯文化:造就山東人獨特性格 二十四孝十人出山東
  齊魯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增創齊魯文化新優勢。兩位都是說都是文化方面的專家,能不能給大家介紹一下,齊魯文化的精髓是什麼?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它占有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地位?可以說文化傳統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那麼齊魯文化對於山東人性格的造就又會產生一種什麼樣的影響?
  王麗萍:就齊魯文化而言,齊魯文化應該是齊文化和魯文化相互融合的一種文化,比如說魯文化是重倫理,而齊文化相對來說就重功利;魯文化是強調尊重傳統,而齊文化比較強調革新。但是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我想齊文化和魯文化相互融合,我們稱為是齊魯文化,齊魯大地、齊魯文化,山東人因此就有著山東人獨有的特點。
  劉德龍:學界有這樣一種說法,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陝西。因為我們山東是孔孟之鄉,我們出了若干的歷史文化名人,包括孔子、孟子、孫子、墨子、管子等等這樣若干的文化名人,都是國家級、世界級的文化巨人。應該說,我們齊魯文化在規範人們的思想道德、影響人們的行為方式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比如說我們山東人他比較講孝道,非常講孝道,孔老夫子教導我們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怟出,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這就是孔子教導我們怎麼樣立身處事,首先就是要講孝道。
  所以山東人在這個方面,應該說在全國也是做的最好的省份之一。古代的二十四孝當中,其中就有10個是山東人,比如孝感動天的虞舜,為親負米的子路,還有蘆衣順母的閔子騫,還有王香、董勇,老萊子,當然可能有朋友不同意老萊子怎麼認為他是你們山東人?湖北的朋友寫了一本書,說他是湖北人。實際上編書的朋友可能不太瞭解這個情況,當年蒙山這個地方原來是魯國的領地,後來出國把魯國滅了,老萊子就是隱居在這裡。當然還有很多,起碼有十位是山東人。所以山東人特別講孝道。而且不光是孝敬只有的父母,還孝敬祖父母、叔父母、姨父母,這樣孝道的範圍擴大了,就擴大到整個家鄉,都是親戚朋友,都有一些血緣關係等等,所以就擴大到要熱愛家鄉。
  因為熱愛家鄉,就要忠誠於祖國。既然忠誠於祖國,就要特別講信義、講忠義。所以我認為山東人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最大的特點就是孝愛忠義逐層遞進的。所以山東出英模人物多,這都是受儒家思想所形成的風氣。
  王麗萍:剛纔劉主席說的特別好,他談到的孝愛忠義,我覺得總結的非常精辟,孝愛忠義對山東人而言,具體表現在比如說山東人非常誠實守信,山東人吃苦耐勞,山東人善良忍耐,山東人豪爽熱情,山東人質朴,不怕困難,山東人剛健,山東人講信義,山東人愛國等等各方面,對於山東的男人和山東的女人可能也會表現的有所不同。比如山東男人,我們都說山東男人很剛健,很穩當,很厚道,山東人值得信賴,山東人講義氣,到哪兒大家都知道,山東人夠哥們,好朋友,能夠交朋友,山東女人就比較溫柔一些,勤勞,甘於奉獻,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什麼事情都是真誠守信,顧大局。所以我想山東人的這些性格,對於小到一個單位、大到一個國家構建一個和諧社會,都是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和作用的。
  劉德龍:是的,我認為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山東的熏陶和影響體現在各個方面,因為受我們孔老夫子的影響,形成這麼我良好的優良傳統。同時在民俗民風方面,也有著非常典型的表現。比如說過去哪個地方、哪個州、哪個府、哪個縣,州的長官、縣的縣令治理這個地方特別好,怎麼表現?掛一塊牌子,四個大字“風近鄒魯”,什麼意思?就是我這個地方風氣特別好,接近鄒地、魯地,那就是民俗民風好的表現。包括我前年到臺灣去,當時民民黨人士送給我們一些讀物,還中一本書寫著《海上鄒魯》,就說金門這個地方民風很好,快趕上你們山東了。我聽了非常高興,因為山東曾經是我們中華禮儀之邦的首善之區。但是我們有一段時間民俗民風不太好,但這幾年特別好了,所以我們的民俗又開始向好的方面不斷進步。
  新時期:如何讓優秀傳統文化發揮積極作用
  齊魯網:在去年的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曲阜考察時指出,中華民族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也一定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立場,堅持古為今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因勢利導,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發揮積極作用。我想問一下兩位,能不能談一下對於習總書記這句話的理解,我們又如何讓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新時期發揮積極作用?
  王麗萍:文化是在傳承的過程中發展的,文化也是在交流的過程中傳播的。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傳統文化也經歷了五千多年的歷史的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有一些是慢慢的被淘汰的,而也有一些優秀的文化是存續下來,並且不斷的發揚光大的。所以我們目前應該是挖掘中國傳統文化裡邊優秀的、精髓的那部分,把它發揚光大,在當地的社會條件下,為我們的經濟發展,為了我們社會的平安,為了和諧社會的構建,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揮出它重要的作用。
  劉德龍:中華民族文化上下五年前,形成了許多優秀、精髓的內容,但是從五四以來,我們對傳統文化採取的是批判、打倒這樣一種做法,因為什麼?近代時期我們中國落後了,被動捱打了,所以我們的國人把我們之所以落後,把它歸之於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認為這個文化所有的都是不或的。實際上現在看來,當時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有它一定的道理,但是不能說把所有的板子都打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上。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的主流、主幹,應該說還是好的。只是到了後來,到了工業化革命時期,我們由於國情的原因,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我們發展的慢了,受了帝國主義的欺辱,包括我們的文化,也有飽受的一方面,也有不思進取的這一方面,所以我們應該對傳統文化科學的分析和對待。正像習總書記說的一樣,要把中華文化好的一面發揚光大,同時去偽存真,要合理的吸收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我感覺到中華文化對現代化發展它並不是一個障礙,它還是可以繼續推進我們中華民族的前進和發展的。
  借鑒和例子,歷史上有很多,包括大家都說漢唐時期中國比較興盛,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強國、大國,那個時候它得益於什麼?我認為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得益於我們儒家思想文化。因為大家都知道,到漢武帝的時候,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作為主要的治國思想,所以漢唐盛世,應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受了很大的益。
  中國傳統文化海外受捧 孔子學院迎首個十年
  齊魯網:其實,不單單是在國內,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也已經開始在外國掀起了追捧熱潮,孔子學院就是這樣一個溝通中外的重要場所。王教授,您能不能給我們講講孔子學院現在的發展情況,以及對於我們進一步將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國外,讓世界更加瞭解中國方面,起到了哪些作用?
  王麗萍:我們國家第一所孔子學院是2004年的時候在韓國設立的,從設立第一所孔子學院到現在十年的時間過去了,這十年的時間,孔子學院可以說發展的非常迅猛,到去年年底是全世界已經近400所孔子學院,500多所孔子課堂。孔子學院是我們國內的大學或者研究機構和國外的大學或者研究機構,或者說國外的區的政府合建的文化傳播類的機構,實際上孔子學院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漢語教學和從事文化傳播。
  提供漢語教學和文化傳播實際上是分不開的,在教授漢語的過程中,一定會傳播我們國家的中國文化。文化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的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軟實力這個概念,是哈佛大學的約瑟夫·耐提出來的,在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里,包括軍事、科技、經濟、資源、制度、文化等等,相比軍事和經濟發展而言,文化它是一種軟實力,是潤物細無聲的這樣的一種力量。
  從歷史上來看,軍事的力量和科技的力量,包括資本的力量,使得一個民族崛起,包括征服其他民族的過程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當然在現在世界競爭的過程中,這一些軍事力量、經濟力量、資本力量,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世界各個國家已經越來越重視文化的力量、制度的力量在綜合國力中的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隨著科技的發展、隨著傳播技術手段的先進,文化傳播的速度、文化傳播的面積也越來越大。所以文化這種軟實力,實際上起著一種無形勝有形,柔弱勝過強的作用。我們國家正是在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國家決策,這是國家的一個重大戰略,發展孔子學院,提升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向世界說明中國。當然孔子學院不僅僅是傳播中國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孔子學院還有一方面的工作是向世界說明中國的現狀,讓他們瞭解中國。
  劉德龍:我們今天的話題是講中國傳統文化,應該說五四時期要打倒孔家店,把所有的中國傳統文化都否定了。後來我們推翻了三座大山,新中國建立,人民群眾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但是這幾十年來,我們的發展也坎坎坷坷,出現了很多問題,包括到現在我們的發展中也有不少的值得反思的地方,包括我們現在誠信的缺乏、環境的污染等等各個方面。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我認為在好多方面它屬於我們要從文化上找一些原因。所以說現在習近平總書記希望我們全國人民要重新來認識我們的優秀的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從去年8月份全國宣傳部長會上就講了四個“講清楚”,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它的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發展特色;講清楚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勢力,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的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我感覺到習總書記的話講的非常精彩,同時這裡邊也體現出我們要對中華民族傳承幾千年的文化有一個科學的分析、正確的對待,把其中好的、優秀的部分,重新讓人民群眾學習、認識,促進我們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我想這也是包括總書記在不久前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會議上也講了這個問題,來到我們山東又特別講這個問題,我想我們應該認真理解、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更加自覺的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王麗萍:不僅是我們國家現在重視傳統文化中優秀的內容。實際上國外喜歡中國文化的人也越來越多。我非常高興的是看到那麼多的外國人喜歡中國文化,包括喜歡中國的琴棋書畫,中國的書法、中國的傳統文學、文化的詩詞、中國的戲劇、中國的京劇,還有中國的建築、中醫、中國的武術、民間工藝,還有民風民俗,飲食廚藝等等,這些在海外都非常受歡迎。我想這些對外國人瞭解中國、瞭解中國人會有很大的幫助。
  山東人過年:團圓飯一定要陪著家人一起吃
  齊魯網:當我們講傳統文化的時候,可能是包含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在歷史上存在的文化,比如說,藝術、思想、傳統的生活方式,還有一種傳統文化是“活”的,或者說是延續性的,從古代一直延續到今天。比如,比如春節一定要團圓。還有十天就到春節了,很多在天南地北的山東人,就算身在天涯海角,也要在除夕之前趕回家,與親人團聚,辭舊迎新。像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這些傳統節日,承載著中國人美好的希望與祝福,並且也被賦予特定的文化內涵和情感需求。兩位怎麼看山東人對於“年”這樣傳統文化的態度和大家的心理的需求?
  劉德龍:去年國務院參事室和山東省人民政府聯合舉辦春節文化論壇,在咱們山東棗莊舉辦的,我參加了那次論壇,會上我也提交了一篇論文,做了一個發言。我就講,山東人特別重視親情,特別講孝道,所以對春節過的特別濃厚,因為春節是中華民族各個家庭,包括一些大家庭,包括我們整個國家人們團聚、歡聚的日子,所以山東人就是這樣,一到春節,在火車上、輪船上、飛機上,大包小包背著往來家走的都是山東人。
  除非天下下雹子,否則團圓飯一定要陪著家人一起吃。我們社會發展為什麼這麼穩定?很大的原因就是大家講孝道、講友愛、講愛心,這也是我們的傳統文化影響、熏陶所造成的。因為我們山東人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已經把孔子的諄諄教導,孔子講“弟子入則孝,出則怟出,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孝是第一位的,而春節期間又是我們中華民族每個家庭體現孝道的一個最集中的節點,因為要過春節,大人要給孩子做新衣服,要發紅包、買鞭炮等等,孩子掙錢的,經濟上有條件的,要給父母零花錢,給他們買東西,做新衣服,而且春節期間,還要祭祀祖先,因為我們中國人最講究慎宗追遠、不忘祖先、不忘本來。而且春節期間,還特別註重和親戚朋友、四鄉八里的鄰裡們、朋友們、親戚們要拜年,要互相看望。通過春節,實際上也是對人們進行親情的熏陶、友情的培育,同時也是向人們灌輸我們的孝的思想,我們愛的意識。所以我感覺春節是進行優秀的民俗民風熏陶的一個資源富礦。
  齊魯網:王教授,您是膠東人,那邊過春節應該說是非常熱鬧,也非常與眾不同。
  王麗萍:對,膠東有自己的習俗,比如要蒸餑餑,基本我每年回家過春節,大家也是在一起蒸餑餑,而且我每年過了年回濟南的時候還要帶幾個餑餑,要給我的朋友。所以我想中國的春節是有一些習俗的,有一些習俗是傳統習俗保留下來了,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可能有些習俗也在簡化了,比如過去拜年時要磕頭,現在可能不磕頭了,但是還是要向長輩表示敬意。這些一方面是要孝敬老人,一方面是要愛護晚輩,不管是怎麼樣,都是要向自己的親人表達一種感恩的情懷。大家親人在一起,通過自己的行動、通過自己的語言,也是在教育下一代,把良好的社會風尚一代一代的傳下去,我覺得這也是蠻重要的。
  春節不僅僅是給父母送年貨 應弘揚更多內涵
  齊魯網:有的人覺得年味越來越淡了,並不是像大家小的時候一說過年提前幾個月就覺得很興奮。大家怎麼看這個現象?
  劉德龍:經濟社會發展到現在的狀況,它不可能完全像過去過春節大家那麼重視、那麼興奮、那麼當回事。因為那時候像我這個年齡段的人,在沒上學的時候,或者上中小學的時候,如果過年了,總是盼著能有一件新衣裳,能吃上一頓餃子,能父母給點錢買上一兩封鞭炮,那是特別高興的事情。大家都比比誰的鞭炮放的響,誰的衣服新,小伙伴們都這麼比較。所以大家都盼著過年,過年能穿新衣服,能在一塊玩兒,還能吃美食。現在我們生活條件改善了,穿新衣服都很正常,美食也是天天吃,所以春節期間的吸引力相對小了。
  但是我想我們春節不光是穿新衣、吃美食,它還是一個團圓的節日,一個對父母孝敬的日子,一個對子女、對晚輩關愛的日子,同時也是懷念我們的祖先、懷念我們的前輩,慎宗追遠,不忘本來,所以我們一些地方一到春節還是要祭祀,甚至還要敬天敬地,感恩大自然,感恩賦予我們生活的條件等等。甚至過去連過春節期間牛馬牲畜都不能使役他們,讓它們過年,我想這都應該是春節要提倡的一些習俗,不僅僅是大家小孩能收個紅包,也不僅僅是在外邊工作的子女回家給父母送點年貨,給父母留下點錢,不僅僅是這樣的。還是應該是一個進行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孝敬長輩、關愛完備,應該是提倡這樣一種思想、這樣一種習俗。所以我們過春節,應該是弘揚這方面的一些更有內涵的東西。
  齊魯網:今年兩位打算怎麼過春節?
  王麗萍:今年政協會開完以後,大概有兩天的時間,我和先生放假以後,就和兒子一塊回家看父母,因為我前兩年春節都是在海外過的。就像您剛纔說的,近幾年有一種現象,好像是節日的氣氛有一些淡了,比如說有一些人去海外旅游,我在海外過,是因為我在海外孔子學院工作,我們這邊春節放假,但是法國那邊不放假,所以我不得以堅守工作崗位。我們有相當一部分人他們也會到國外旅游,以某種方式代替傳統的過春節的方式。但是我想,春節和幾個重大的節日對中國人來說,它是根深蒂固的,也許一段時間內你會感覺很新鮮,你到國外漂泊一段時間,會有一種強烈的思鄉的感覺,會強烈的想和自己的父母和親人過春節,所以我今年是要回家和父母過的。
  齊魯網:這是你今年最大的願望了,馬上就要實現。再問一下劉主席,今年打算怎麼過年?
  劉德龍:我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為我已過了60歲了,我的父母都去世了,在父母在世的時候,我每年都要回去陪他們過春節的,包括有時候也帶著妻子、帶著孩子一塊陪老人過春節。但是現在叫“子欲養而親不待”,所以過去是常回家看看,現在回家想對少了,當然家裡也有兄弟姊妹,也有晚輩,有時候也回去看看,因為我是家裡的長子,是老大,過春節要回去看看他們。但是不一定在老家過春節了,而且我的兄弟姊妹有時候也會跑到濟南來和我過春節。過去有個說法“長兄如父”,所以他們也會跑來和我一塊過春節。當然現在我有第三代了,我和老伴在一塊過春節。當然我們有時候也改變一下春節一直是每年都在家,有時候也可以出去過一過春節,比如有一年我們全家到海南過了一個春節,因為現在經濟條件也好一些了,到異地體驗一下那個地方的風俗風情,體驗那個地方的自然風光,同時也有了一種新的感受。當然是在父母已經去世的情況下,父母只要在,我們還是要回去過春節的。
  齊魯網:謝謝兩位,應該說現在我們進入臘月了,馬上要過春節了,想請兩位給我們網友拜個年吧。不過要求兩位得說的有意思、有意義,又有文化一些,用一種特殊的方式跟網友拜個年。
  王麗萍:親愛的各位網友,很快就過春節了,提前給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馬年龍馬精神,馬到成功。
  劉德龍:因為再過一個春節就是馬年了,我們中國人比較講究屬相,十二屬相都是吉祥圖騰,所以馬年應該說點馬年拜年的話。剛纔王教授講龍馬精神、萬馬奔騰,我想作為我們做學術研究的,我們應該萬馬奔騰,大家共同把我們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弘揚好,過一個學術化的春節。當然我們的網友,大家不一定都是做學術的,大家希望我們能說一點可能更吉祥、更有特色的拜年話。但是我還想不起來。
  王麗萍:馬年大吉,馬上有一切。  (原標題:【兩會大家談】政協委員論弘揚傳統文化 潤物細無聲的力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l24hlwbm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